術前化療乳癌患者趨增 專家:可避免全乳切除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9/27 17:31

最後更新: 2017/09/27 19:30

分享:

分享: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左二),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左),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郭子熹(右),以及乳癌康復者姚女士(右二)。(陳國峰攝)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逾半患者確診乳癌時已屬II期或以上,當中超過8成需要接受化療。以往醫學界傾向做完切除手術後才做化療,香港乳癌資料庫最新研究指,術前化療為現時治療乳癌有助縮小腫瘤和避免全乳切除。

兩年前,40多歲時的Monica發現自己乳房有異,出現不平衡情況,但因工作太忙,沒有去檢查;拖拉數月後因感冒,向家庭醫生求診時,順道提及乳房情況,當時已有乳頭凹陷症狀,惟家庭醫生大驚,並叫她盡快向到專科醫生求醫,形容自己「當時都未識驚。」

Monica表示,見首個醫生時,獲確診HER2型乳癌,介乎二期及三前之間,當時腫瘤已有3厘米,醫生指可安排最快10日後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惟未知屬局部或全部切除;及後向另一醫生尋求意見,獲建議進行先化療及標靶治療,令腫瘤縮小後才做手術。

她衡量過後接受此方案,化療過程達18星期,每隔三星期一次,至去年手術前,腫瘤已縮至0.5厘米,術後傷口僅2厘米,手術翌日已可出院。

Monica直言,兩名醫生的方案分別頗大,是次患癌更令自己當頭棒喝,認為香港人忙碌得過了火位,在患癌後改變了自己的飲食及運動習慣,過一個更健康的人生。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張淑儀指,以往醫學界擔心化療影響病人存活率,傾向進行切除手術後才化療,亦只於「較惡」、晚期的乳癌、沒有信心完全切除腫瘤才會使用術前化療。

張指,經過醫學進步及多份報告指出,現時較前期的癌症亦可使用術前化療,有助患者減少治療創傷,特別是縮細腫瘤及避免全乳切除的機會。

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郭子熹稱,過去十年術前化療使用率上升,由2006年至2010年的5%患者,升至2011年至2015年的9%,40歲以下及40至69歲患者接受術前治療的比例明顯增多。

她解釋,術前化療對II期、HER2呈陽性或三陰性腫瘤最有效,倡議醫護界為術前化療的應用建立共識。

香港乳癌基金會下的香港乳癌資料庫今日公布反映本港最新乳癌實況的《香港乳癌資料庫第九號報告》。